为深入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,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,人事处党支部于4月21-23日开展了一次 “谨记革命传统、时代使命”的主题党日活动,赴湖北省麻城革命老区,探寻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,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,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,体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感受现代科技魅力。现总结如下:
一、参观革命纪念馆
麻城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市区的一座小山上,宽阔的岩石台阶直达山顶,山上有座高耸的纪念碑。山下是一片宽阔的广场。台阶两侧的山脚下各有一组烈士塑像,烈士像前有几位老人在拉二胡,还有人在唱戏。两边的唱戏声,经高音喇叭传送,在广场响彻一片。
置身于麻城革命纪念馆内,仿佛漫步在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长廊之中,硝烟散尽,回望历史,让人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!湖北麻城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1927年著名的“黄麻起义” 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的第一枪。这里诞生了红四军、红二十八军;大革命时期,有14.2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,6200人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。麻城的乘马岗乡是中国最大的将军故乡,培养铸造了王树声、陈再道等36位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和200多位省军级首长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上将称,乘马岗“三支半枪闹革命,二百战将出乘马”。
今天,在参观麻城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,我有幸目睹了这赫赫有名的“三支半枪”。弹指一挥间,时间的齿轮已慢慢划过了87个春夏秋冬,眼前的这“三支半枪”静静地躺在文物陈列柜中。隔着玻璃望去,它们并不显眼,枪体上甚至已经有了斑斑锈迹。然而在87年前,正是这三支半枪点燃了麻城地区革命的火种;正是这三支半枪将麻城如暴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推向高潮,席卷了高山平原;也正是这三支半枪,在“白色恐怖”笼罩下的1927年与蔡济璜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起揭开了“黄麻起义”的序幕......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,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留下的烙印,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记录在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之中。
二、重温入党誓词
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前,人事处党支部全体党员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。在党支部书记包平的带领下,全体党员庄重举起自己的右手,郑重宣誓: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,履行党员义务,执行党的决定,严守党的纪律,保守党的秘密,对党忠诚,积极工作,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,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,永不叛党。”
重温入党誓词,再次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。大家深深体会到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不是一句话,具体到每个党员,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。“学”不是一句话、“做”不是一句话。“非学无以广才”,作为教育工作者,加强学习是必须的,也是必要的。只有加强学习,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当好参谋、搞好服务。
三、参观现代农业基地
党支部还利用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参观了杜鹃生产和繁育基地,学习延长杜鹃花期的技术和方法,了解革命老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“农科教”结合情况。
经了解,麻城市为加强对古杜鹃群落的保护,于2008年在龟峰山风景区建立了“麻城市古杜鹃群落自然保护区”。湖北省林科院在龟峰山风景区建立了古杜鹃研究所,并积极申报省级古杜鹃花保护区。为科学保护麻城古杜鹃,麻城市制定了《麻城市古杜群落拯救保护实施方案》,并向湖北省林业厅申报了拯救保护项目。此外,麻城还制定了《2010-2020麻城市杜鹃花市场开发和培育繁殖规划》,加大对杜鹃花的开发和保护。麻城也正在积极申报“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”和“中国映山红种子基因库”,为中国和世界保护、开发和利用杜鹃作出新的贡献。麻城杜鹃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、最集中、最古老、最壮丽的古杜鹃(映山红)群落,是大自然赐予麻城宝贵的世界自然遗产,应该倍加珍惜,予以科学保护和利用。
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,居住条件不断改善,人们对于花卉的要求日益迫切。花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,还要求用鲜花绿叶美化生活小环境,丰富日常生活。奇花异叶,变化万千,欣赏之余,更有助于对花卉自然的了解,增长科学知识。美好的环境,还能给人很多启迪和联想,达到情景交融,激发热情和灵感,焕发青春活力,陶冶情操,催人为美好的明天去创造、去开拓。
四、认真开展活动总结
党支部认真总结了此次党日活动,并要求全体党员提交一份活动心得体会,借此巩固此次党日活动的教育意义,让大家进一步意识到党员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,更加努力地工作,做好师资和人才建设的规划设计,想方设法为学校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,为我校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大家认为,参加本次活动具有较强的震撼性,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、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;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;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;要加强党性锻炼,坚定共产主义理想;要恪守神圣职责,做好本职工作;要加强学习实践,提高促进发展能力。